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工作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代表风采】李传超:现代农业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发布时间:2020-12-23 09:12作者:熊炎鹏 保护视力色:       
现代农业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记孟集镇人大代表李传超
    9月23日上午,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孟集镇李传超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成果。9月22日,霍邱县人民政府网及电视台作了李传超的农机合作社助力秋收的专题报道。李传超到底是谁?为何数家媒体争相宣传报道?
    一、在传统农业里摸爬滚打
    李传超是土生土长的孟集人,因家庭贫困,年轻便开始创业。最早去河南拉过莲藕种种植莲子,再将莲子销往江西、湖南等地,97年金融危机使得他一度亏的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后来承包淠河边500亩鱼塘,也因技术问题不得不改行。后在曹庙、潘集等地承包过几千亩农田种植水稻,水稻一种就是6年。李传超说:那些年是真正在传统农业的框架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赚过钱,也赔过钱,都是苦力钱。
    二、艰辛的现代化之路
    2012年,他购买了2台手推式插秧机,插秧机的作业效率和精度让他感到惊喜,从此也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便加大了投入,购买了2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作业能力达3000余亩,2015年增加到7台,2018年插秧机14台,又新购入4台自走式植保机,8台无人机,作业面积达20000亩,当年李传超的超丰农机合作社被评为省示范社。
    同时,他联合另外6家农机服务社,成立现代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提供社会化农机农技服务。从工厂育秧到机插秧,从植保到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
    今年,他又盯上了秸秆利用。2019年开始新建了秸秆收储中心,实现打捆、存储,统一送至电厂作为燃料售出。为了提高秸秆利用率,今年开始着力秸秆固化成型项目,将秸秆转化为颗粒状,除了可作为燃料,还可以作为有机肥、饲料等,利润也随之增加。
    三、坚持发展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的初心
    李传超有个观点:我尝遍了苦果,终于在现代农业身上尝到甜头。现代农业,关键在于一是绿色,二是高效。农业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上能做什么?把粮食种好了,真正的绿色食品就是市场需要的。效率低不行,机械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现代化程度。
    他是孟集镇第一批尝试稻虾的人,他最初看中的不是虾的产量。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小龙虾生命力顽强,能有效阻止秧田杂草的生长。杂草一旦生长,小龙虾会立即夹断草芽。小龙虾对水质要求高,对农药化肥极其敏感。这些特征就能保证稻田远离除草剂、化肥、农药等,种出来的水稻才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他还看中了城东湖的水。城东湖是霍邱县的水源地,水质极其好,用饮用水种出来的水稻,米质肯定差不了。他和同村的郭孝辉合作,想方设法兴修水利,投入200万元,引东湖水灌溉,极大提升了产品质量。
    在高效农业发展上,他更是不遗余力,除了不停更新机械设备外,他还为全部农机安装GPS智能化监测设备,所有机械运行状况、工作状况、各种数据打开手机就能马上知晓,更加方便管理。所有数据和农业部门共享,有利于各级部门了解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他还重点培养农机驾驶员。他合作社现在有三十余名驾驶员,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技术牛人,凭着这一门技术,收入不菲。他说:机械设备越来越高级,就需要懂它们爱它们的人去用,机械是因人而活的,人才是最关键性的因素。
    四、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感
    2015年,李传超被选为镇十七届人大代表,兴奋之余,更重的是责任和使命。他积极参加各种人大活动,在镇人代会上积极讨论和发言,他也更加注重学习,除了农业知识,他还涉猎很多。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也积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他的育秧工厂是使用工人最多的地方,从翻土、码盘、出芽,直到机插秧,有20余人均是贫困户,人均120元/天,高峰期能收入5000元/月,即提供了技术,又保障了脱贫人口稳定的收入,一举多得。
    李传超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虽然走在了前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上做了一些事,但仍任重道远。他自己也希望,作为镇人大代表,能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有更多作为,充分发挥代表的先进性作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李传超说:我是个普通农民,当人大代表,我也只能在农业上说说话。农业是农民的命脉,更是我的命脉,我一辈子都砸在这上面了。我只希望今后种田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科学,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这些话充分表明了他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