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8日突降暴雨以来,伴随汲河和城东湖水位上升,孟集镇防汛任务异常紧急,压力陡增。全镇干群均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这其中,有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但无处不在,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防汛一线,他们就是孟集镇的人大代表们。他们用脚步丈量堤防长度,用沙哑的喉咙和湿漉的身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大赞歌。
县人大代表、孟集镇党委书记王松无疑是最早到达前线的,他至今仍坚守在防汛第一线。堤防最薄弱的地方、疏散群众的地方…,哪里需要他,就能在哪里看见他的身影。他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们:洪水不退,我们绝不撤退。镇人大代表、中心店村主任赵德纯说:王书记都亲自上堤巡查了,我们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一定要保护好圩里的万亩良田。
7月22日凌晨,位于城东湖边缘的孟集镇黄冲大圩漫溢,洪水顺势漫延,直逼村民居住的村庄。黄冲村庄台组处于三面临湖的紧要位置,此时有几十户村民仍未撤离。群众的安危高于一切,容不得一丝犹豫。紧急撤离过程中,县人大代表、孟集镇派出所长余世洋和民警们,看到有人在自家门口徘徊,上前询问后得知其老伴现已70多岁,因风湿残疾卧床不起,无法正常行动。余世洋所长当即对老人说道:“走,我来背!”。他背着老人踏过泥泞的小路,穿过半人高的草丛,行走了500多米成功将老人送达安全路面,并安排警车将老两口送至安置点。老人激动地说:“谢谢警察同志,你们就是俺的亲人!”。
县人大代表、孟集镇人大主席刘良军坚守在胡姚保庄圩上已经13天了。他负责胡姚保庄圩东圩段,堤防长度约有十公里。他说,不知道已经来回巡查多少遍了,只知道每天微信步数都在微信好友里名列前茅。对西圩每一个穿堤涵口径多大,每一个闸门什么型号,以何种方式封闭,他都了然于胸。遇到突发情况,他都是亲自上阵,指挥作业,不解决问题绝不收兵。这十三天时间里,在他的带领下,东圩所遇险情全部化解,保庄圩内几千人口和几千亩庄稼安然无恙。王圩村书记薛辉说:“老百姓都要为刘良军主席竖起大拇指”。
光脚镇长的故事流传在孟集镇群众当中。县人大代表、孟集镇副镇长戴泽厚说:“情况紧急,水情严重,来不及换鞋,只好蹚水入户,帮助受灾群众转移,份内之事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不值一提”的光脚镇长却在孟集村群众口中、朋友圈中默默流传开来。
中华大圩是孟集镇唯一坚守至今的生产圩堤,创造了孟集防汛的奇迹,圩内一万余亩稻田分毫未损。这得益于强大的防汛队伍和必胜的防汛信心。孟集镇人大代表、副镇长吕俊,县人大代表李仰平,县人大代表、村书记刘敏等几十人,不分昼夜,始终坚守在圩堤上,白天一顶草帽,晚间一支手电筒,商讨方案、安排人员、指挥除险、巡查圩堤,确保了大堤无虞。巡堤群众说:“有镇干部、村干部在,我们心里有底,有信心,他们才是我们群众的主心骨”。
这仅仅是孟集镇防汛过程中的几个瞬间。在这些瞬间背后,是全镇干群的奋发努力,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的信念,是凝聚着人大代表心中对人民群众最质朴的情感。